雷军旗下顺为资本投资高梵的传闻,虽未获官方正面确认,但已引发行业对小米生态边界扩张的重新审视。尽管投资方与品牌方对此均保持沉默,但结合雷军多次公开穿着高梵羽绒服的举动,市场倾向于相信这已成为既定事实。这一跨界投资背后,展现的远非简单的财务投资逻辑,而是小米生态圈对服装领域战略布局的又一落子。
雷军个人IP早已为此次合作埋下伏笔。去年双11期间,雷军身着高梵黑金鹅绒服亮相,就已引发市场对其是否要为该品牌背书的猜测。这位善于将个人形象与商业布局深度绑定的企业家,通过日常穿冲锋衣、在巴黎奥运会为小米防晒服带货等行为,已将个人IP与户外生活方式紧密关联。
高梵的转型轨迹恰好踩在了泛户外风口上。据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发布的规划,到2025年,中国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将突破3万亿元。在这个快速扩张的万亿市场中,主打轻量化、场景化的“泛户外”正成为最受关注的细分赛道。高梵所切入的正是这一快速增长的“泛户外”场景,其核心产品虽为鹅绒服,但通过强调面料防风防水、极致轻量等功能属性,定位已从单纯御寒服饰延伸至满足都市人群多种轻度户外场景下的穿着需求。
从水洗工到品牌创始人:高梵的艰难转型路
高梵创始人吴昆明的职业生涯可谓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早在90年代初,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服装厂的水洗工,后来在一家鞋服企业做销售,积累经验后开始做品牌代理。他先后代理过皮尔卡丹、KIPONE、雅鹿、波司登、艾莱依等一众国际国内羽绒服品牌,在彻底摸清服装行业“门道”后,萌生了创建自有品牌的想法。
2004年,吴昆明在北京正式创立高梵,开始通过百货商店铺货形式进行销售。然而,数年后公司遭遇产能供应不足、原材料价格上涨、质量问题频发、百货实体下行等一系列挑战,高梵陷入经营困境。2011年,吴昆明尝试向电商转型,次年关闭大部分线下门店全面发力电商。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线下商场千元左右常见的商品,在线上渠道反而卖不动了。迫于库存压力,高梵不得不降价促销,“成本高达700-800元的羽绒服,最后以299-399元出售”,品牌陷入价格泥潭。
2020年成为高梵品牌发展的分水岭。吴昆明决定让高梵回归高端市场,推出黑金鹅绒服1.0,对标奢侈品牌,选取优质材料,切中“3倍鹅绒3倍暖”的卖点,借此进入千元价格段,打开了销量。这一选择在当时被视为冒险,要在Moncler、加拿大鹅等国际品牌和波司登等国产龙头夹击下找到生存空间,高梵必须给出足够理由说服消费者。
为支撑高端化战略,高梵从国际大牌挖来资深人才。官网显示,高梵的全球创意总监Maria曾担任爱马仕和Dior的设计师;未来羊毛系列的设计师Milena Motta此前则在Loro Piana担任首席设计师。同时,高梵加速国际化布局,从2023年开始频繁在米兰时装周等时尚舞台亮相。2024年,高梵前往巴黎时装周,发布黑金4.0巴黎高定鹅绒服,并在米兰成立户外奢研中心,在匈牙利建立“飞天鹅绒”专属基地。
转型成果已然显现。据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高梵GMV突破50亿元大关,其中抖音占40%,天猫超30%。线下渠道方面,2024年冬天,高梵在北京SKP限时开出国内首家品牌门店,并进驻巴黎的高端百货莎玛丽丹;2025年9月,高梵在沈阳铁西万象汇正式开出东北首店。截至目前,高梵已完成10多家线下门店布局,覆盖北京、辽宁、黑龙江、湖南、河南等省市的多个商圈。
小米的户外生态版图:流量、硬件与资本的三位一体
顺为资本此次投资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小米系统化构建户外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在流量端,雷军本人通过日常穿冲锋衣、在巴黎奥运会为小米防晒服带货等行为,已将个人IP与户外生活方式深度绑定。在硬件端,小米早已通过自研和投资建立起了庞大的智能运动产品矩阵,覆盖小米手环/手表、米家跑步机/动感单车乃至米家TS滑雪镜等细分品类。
最关键的是顺为资本持续数年的战略性股权投资。从之前投资“爱动健身”“野小兽”“完型WearX”,到近期领投E-bike品牌Velotric,其户外生态版图已清晰可见。这种布局瞄准的是处于风口的泛户外市场,与早期追求专业、硬核的投资逻辑不同,当前资本更青睐拥抱大众的、介于专业户外与都市通勤之间的消费领域。
小米生态链投资策略显示出明显的转变。在硬科技投资门槛抬高、传统消费增长放缓的背景下,那些能够将科技能力与传统产业升级相结合的项目,正成为资本新的关注点。高梵的尝试,也是这一趋势的缩影。与腾讯在2025年初投资户外品牌伯希和,阿里巴巴将户外运动列为2025年核心增长行业相呼应,互联网巨头纷纷看好这一赛道。
资本为何看好泛户外赛道?消费分级下的“贵但值”机遇
资本纷纷布局泛户外赛道背后,是深刻的消费市场变化。一方面,随着消费分级加剧,能够提供“贵但值”体验的国产品牌迎来了发展机遇。贝恩咨询的报告指出,在2000-5000元价格区间的服装品类中,国产品牌份额从2020年的15%增长至2024年的28%。这表明国产品牌高端化策略已初见成效,消费者对高端国货的接受度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户外运动产业的整体扩张为相关品牌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根据规划,到2025年,中国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将突破3万亿元。这一政策导向为相关产品和服务创造了持续增长的良好环境。高梵所切入的泛户外领域,正好处于专业户外与都市生活之间的交界地带,覆盖人群更广,市场空间更大。
高梵与小米生态的协同效应可能体现在多个层面。首要的助力来自雷军个人IP的背书,他过往的推荐总能迅速点燃市场关注,这对于亟须建立高端户外认知的高梵来说,是一次强有力的信任背书。更深层次的赋能可能来自于供应链与技术整合,高梵的户外服饰未来或许能集成小米或顺为版图中的传感器类硬件或新材料技术。小米庞大的线下网络也可能为高梵提供渠道支持,虽然可能性不大,但哪天小米零售店里出现了羽绒服也不会让人惊讶。
挑战与不确定性: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尽管合作前景令人期待,但高梵与顺为资本的联姻仍面临多重挑战。服装行业的水远比硬件行业更深。面料的手感、车线的工艺、版型的微妙差异,这些很难用参数衡量的细节,恰恰是服装品牌的立身之本。顺为资本过去在服装领域的投资经验有限,这次下注能否成功,还需要时间去验证。
高梵自身也面临产品品质与渠道结构的挑战。在黑猫投诉等平台上,关于高梵面料薄弱、易刮破、易破损、跑绒、官旗店的产品货不对版等问题的投诉目前近500条。同时,其线上渠道依赖度高达40%,其中抖音占比尤为突出。这表明高梵在品控管理和渠道平衡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市场竞争正日趋激烈。中国羽绒服市场的头部品牌纷纷加码高端化。波司登在高端化路线上持续发力,近期宣布与前LV、Dior男装艺术总监Kim Jones合作推出新系列;鸭鸭、雪中飞等传统品牌也在积极布局高端线。冬装市场如今更是挤进了诸多户外品牌,包括比音勒芬也在今年推出了升级的主打新疆鹅绒的羽绒服。
另一个现实问题是,高梵如何与小米生态内定位相近但价格更大众的“完型WearX”实现差异化发展与资源共享,这也考验小米生态的运营智慧。同时,小米自身正面临着一定的信任危机。第三方投诉平台显示,小米SU7投诉量超过1610起,小米手机产品返修率三年间飙升12.8%。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小米生态整体品牌形象,进而对高梵产生连带影响。
未来展望:科技与服装的深度融合将走向何方?
获得投资只是开始,对高梵来说,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平衡品牌调性与规模增长、如何深化供应链整合以提升品质,以及如何快速掌握陌生的线下运营能力。而对顺为资本来说,这也是一次偏离其传统舒适区的尝试。相比熟悉的科技行业,服装行业的投资逻辑周期更长、运营更重、受流行趋势影响更大。
从更宏观视角看,高梵与顺为资本的合作代表了消费产业与科技产业融合的新趋势。在消费升级与技术革新的双轮驱动下,传统服装行业正迎来深度变革。智能穿戴技术、新材料研发、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等创新要素正在重塑服装行业的竞争格局。
未来,我们或许将看到高梵产品与小米硬件设备更深入的融合,例如将健康监测传感器集成于服装中,或通过材料创新实现服装与智能设备的无缝连接。同时,小米的线下渠道资源、品牌管理经验以及供应链管理能力都可能为高梵带来价值。
这场跨界合作最终能否成功,取决于双方能否找到科技思维与服装本质的最佳结合点。在资本与产业的双重驱动下,高梵能否成为中国户外品牌高端化的新标杆,值得市场持续关注。而雷军与其生态系统的这次服装业尝试,不仅关乎一家公司的成长,更关乎科技资本改造传统行业的边界与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