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日海归创业做内衣 精致女人回国做匠人

采访嘉宾:郑京淑
采访来源:青年参考
发布时间:2016-3-24 10:52:33

  找到自己“最可发展的领域”

  郑京淑与日本结缘,是因为幼时的邻居高桥静子。由于两家关系亲密,在高桥静子的影响下,郑京淑顺理成章地学习了日语专业。

  高桥静子是第一批返回日本的残留孤儿。1987年,通过她的关系,二十多岁的郑京淑放弃了在卫生部“高大上”的工作,到日本留学。

  虽然出身于北京的高级公务员(微博)家庭,但郑京淑留学时并没有得到家人太多的经济支持,带着来回路费只身出国。她在餐厅包过饺子、端过盘子,教过中文,上午9点到下午3点上课,下午4点到晚上12点打工,周末则从上午10点一直工作到半夜,有时还打两份工。一次,她端着塑料盘子从日本料理店又窄又陡的楼梯上摔下来,整个后背全是血印,还得继续工作。就这样,郑京淑不但挣来了学费、房租和生活费,还能省下来一部分钱,回国时给家人大(微博)包小包地买东西。

  这些经历,郑京淑从来没跟父母倾吐过,直到后来二老看到一部关于在日留学生的纪录片,才知道女儿吃过那么多苦。

  年轻时有目标支撑,身处其中的郑京淑“不觉得苦”,如今回过头来看才意识到当初的不易。

  “我不觉得打工对我有什么帮助和锻炼,只不过是迫于生活,休息好才能更好地学习。”她告诉《青年参考》记者,“我不愿意让孩子们经历我吃过的苦,希望他们一心做自己想做的事。”

  也许是为了弥补当初的欠缺,郑京淑对在英国留学的女儿格外大方,除了给她交昂贵的学费、生活费,让她每年回国两次,还鼓励她多出去旅游。

  在日本的语言学校读了一年后,觉得文凭没什么意义的郑京淑决定提前毕业,因机缘巧合在服装学院继续深造,并于1993年进入知名日企黛安芬公司。

  在女装部工作3年后,郑京淑觉得自己“该学的都已经学到了”,打算辞职时被老板调到了内衣部,就此找到了钟爱一生的事业。她告诉记者,当时中国的内衣行业水平不高,她迅速意识到,这是自己“最可发展的领域”。

  在日本“碰到的都是好人”

  为黛安芬效力的十几年里,郑京淑在日本构筑了自己的舒适圈,熟人朋友多,生活水平中上,在上世纪90年代就能赚两三万元人民币的月薪。

  “日本人有个特点,只要你能为他创造价值,他就对你特别好,老板都看你三分脸色。”郑京淑对《青年参考》说。但更让她记忆深刻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温情。

  女儿上小学三年级时,郑京淑遭遇了婚变。回归单身后,外表开朗文雅的郑京淑内心变得更加强大,而且此后她“碰到的都是好人”。在同事朋友的呵护下,从小穿名牌童装的女儿也适应得很好,成长为孝顺、随和的孩子。

  进公司第五年的一个夏夜,郑京淑突然接到家人的电话,得知母亲身体状况不佳。她马上打电话给社长请假回国,这位七八十岁的老人不仅一口答应帮她交待工作,还主动提出借钱给她。她晚上11点来到公司时,社长站在门口,拿着一个信封,里面是30万日元,在当时大概相当于人民币两三万元。后来她为公司效力多年,也是为了不辜负这份感动。

  还有一次神户遭遇台风,晚归的郑京淑打开门一看,发现阳台门和窗户大开,地板上全是水,屋子里乱七八糟。闻讯而来的六十多岁的房东二话不说,打开旁边的单元门让她们暂住了一个星期,等房子晾好再搬回去,还免了她半个月的租金。

  “也许是我比较幸运,遇到的日本人都挺好,是真心对你。”郑京淑不无惆怅地告诉记者,这种信任和人情味儿,即使在同胞中也并不多见。

  做事业要有“匠人精神”

  如果不是为了让女儿更好地学习中文,郑京淑也许不会选择回国,但她承认自己“回来对了”。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她的海归背景被很多公司看重,为大公司设计的经历对她的创业也有很多帮助。

  2003年,郑京淑辞去令人羡慕的高薪工作回到北京,次年与日本伊藤忠商事会社签约,继续负责黛安芬内衣的设计工作,并在一家国内知名内衣企业兼职担任设计总监。当时,郑京淑已有了“私心”,她想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只是苦于不了解中国内衣市场,连很多专业名词都搞不懂。

  经过几年的熟悉,2008年,郑京淑创办了北京美伊子内衣设计有限公司。她发现,国内一夜暴富的想法越来越多,专注于做产品的“匠人精神”日渐凋零。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上提出了“工匠精神”,郑京淑兴奋地转发到好几个微信群里。“不要看不起匠人,日本手工匠人的社会地位很高,很受人敬佩。”她告诉《青年参考》记者,“这本应是中国人的强项,中国人的手是最巧的。”

  郑京淑对记者说,许多人认为在日本工作压力特别大,但在她工作的十几年里几乎没有加过班,也很少感到压力,反而是在国内公司经常加班到夜里一两点。据她观察,日本企业计划性强、有规矩、效率高,做事井井有条,省下了很多被琐事占据的精力;同事之间相处也很简单,不会因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工作。

  2008年电商刚兴起时,郑京淑曾参与创立新的互联网内衣品牌,一心想打造“中国的维密”,却恰逢金融风暴导致资金链断裂,计划泡汤。如今,她已放弃了自己做品牌的念头,这是出于她对自己的了解。“我太知道自己的强项了,市场销售这个环节绝对不会去碰。”

  2015年,互联网创业团队“内在舍”和“咪桃”找到郑京淑,希望合作生产可以通过体温变化预警乳腺疾病的文胸,和通过互联网做文胸的模块化定制。她兴奋地与双方达成了合作协议。智能文胸是她两年前就想到的创意,当时因缺乏技术支持暂时搁置;模块化文胸定制是大数据成熟后未来的趋势。

  “这是我事业生涯中最后想攻破的项目,3年后我希望自己退居二线。”她说,“我希望通过它呼吁全社会对女性更加关爱,这是时代的需要。”

发表评论
尚未发表评论,您赶快来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

华衣网 · 服装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