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CLE中国授权展

户外巨头VF集团2026财年Q2财报:北面稳健增长,亚太市场承压

2025-11-13 15:33 | 华衣网

在截至2025年9月27日的2026财年第二季度,美国户外服饰巨头VF Corporation交出了一份喜忧参半的成绩单。财报显示,集团总营收同比增长2%28亿美元,若按固定汇率计算则微降1%

品牌表现冰火两重天,北面与Timberland增长稳健

从品牌维度看,VF集团内部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作为集团引擎的The North Face(北面)表现稳健,营收同比增长6%(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4%),Timberland也实现了7%的增长(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4%)。这两个品牌犹如集团的两大支柱,支撑着整体业绩。相比之下,Vans则延续了下滑趋势,营收下降9%(按固定汇率计算下降11%),但其下滑速度有所放缓,显示出企稳迹象。集团在本季度还完成了以6亿美元将Dickies品牌出售给品牌管理公司Bluestar Alliance的交易,这一战略收缩举措旨在使集团能够更加专注于核心品牌的发展。

亚太市场增长进入平台期,门店升级成破局关键

区域市场方面,VF集团整体在亚太区下降2%(按固定汇率计算),其中大中华区同样同比下降2%(按固定汇率计算)。这一表现与北美市场的温和增长形成对比。值得注意的是,北面在亚太地区仍实现了7%的同比增长,但对比历史数据可以发现,其增长动能已明显放缓。从连续五个财年第二季度的数据看,北面亚太地区增长率从2023财年的37%和2024财年的20%,回落至当前的7%。VF集团CEO Bracken Darrell将这一现象解释为市场在长期增长后进入的“稳定期”,而非衰退。

面对这一局面,北面正在积极寻求突破。11月3日,该品牌在上海新天地开设了亚太区首家会员中心店,并计划到2025年末在中国完成30家门店的形象升级。这一战略如同将传统零售店改造为户外爱好者的“社区中心”,通过增强体验感来提升品牌黏性。北面亚太区副总裁兼总经理董力表示,品牌正致力于推动零售空间的战略性升级,重塑品牌与消费者的深度联结。

渠道策略转向体验驱动,户外品牌抢占线下高地

在渠道布局上,VF集团正将重心从单纯的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以上海新天地的会员中心店为例,它不仅是一个销售点,更被设计为上海大部分户外活动的“集散中心”。店内定期举办如“巅峰相见——北面攀登运动员巅峰分享会”等活动,邀请奥斯卡获奖导演金国威等知名探险家分享经历,这种策略将购物场所转化为品牌与消费者情感连接的枢纽。

这一趋势也反映了整个户外运动零售行业的发展方向。据仲量联行监测数据,上海近40家优质购物中心中,运动服饰类新租面积在服饰鞋包业态中的占比,从2023年的14.2%大幅提升至2025年前三季度的28.4%。截至2025年9月底,已有超过35个户外品牌在上海开设逾250家门店,显示出线下渠道作为品牌体验前沿阵地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未来展望:关税挑战与增长潜力并存

展望未来,VF集团对第三季度的预期相对谨慎,预计总营收按固定汇率计算将同比下降3%至1%,调整后营业利润预计在2.75亿至3.05亿美元之间。这一保守预测部分源于关税带来的压力。集团首席财务官Paul Vogel在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价格调整主要会在第四季度体现,而第三季度我们将承受关税带来的最大冲击。”

尽管如此,集团领导层对核心品牌尤其是北面的长期潜力仍充满信心。Bracken Darrell指出,北面在新品类拓展、女性业务发展以及全年四季产品布局方面都具备增长空间。在他看来,当前的关键在于“持续高效执行各项计划”。

整体而言,VF集团在2026财年第二季度展现出了一家老牌户外巨头在转型期的典型特征:既要应对核心品牌增长分化的内部挑战,又要适应亚太市场增速放缓的外部环境。通过出售非核心品牌、加码零售体验升级、优化产品组合等一系列举措,集团正试图在短期业绩压力与长期品牌建设之间寻找平衡。

随着户外运动消费逐渐从潮流转向常态,VF集团能否通过当前战略调整重新激活增长动能,仍有待市场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体验经济时代,将零售空间转化为品牌与消费者深度互动的场所,已成为户外品牌不可或缺的战略选择。(注:本文基于企业公告及公开信息梳理,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请务商业用途,如需完整财报细节可查阅原始公告,具体细节请以官方通报为准。)

· 品牌资讯